快速通道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教育培训» 【二十大轮训学习体会-高等教育内涵发展与质量提升专题】(25)单卫星: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强化有组织科研 提升有组织育人

【二十大轮训学习体会-高等教育内涵发展与质量提升专题】(25)单卫星: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强化有组织科研 提升有组织育人

作者:农学院 单卫星 发布日期:2023-05-08 浏览次数:

根据学校安排,4月22日至27日我有幸参加了学校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暨高等教育内涵发展与质量提升专题培训班,到国内一流高校浙江大学进行了学习和培训。浙江大学创新发展及人才培养举措及取得的成绩,着实让我受益匪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创新成为引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在二十大报告中,“创新”是最热的高频词之一,必须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报告还提出,到2035年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建成科技强国的总体目标。

吴普特校长在2023年学校工作会议上指出“对于高校而言,一流的科技创新可以带来良好的办学声誉,推动创新人才集聚、创新要素汇聚,进而转化为一流的教育教学资源,促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处于学校发展的关键地位,抓住了科技创新就抓住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就抓住了助力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农业强国建设的“金钥匙”。就如何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为国家的科技发展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结合自己的认识,谈三点不成熟的体会:

1. 系统反思事业的发展,以思想解放驱动有组织体系化布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成果只有同国家需要、人民要求、市场需求相结合,才能真正实现创新价值、实现创新驱动发展。2022年8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高校有组织科研 推动高水平自立自强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高校科技创新仍存在有组织体系化布局不足、对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支撑不够等突出问题,强调高校应充分发挥新型**制优势,加强有组织科研,全面加强创新体系建设,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更高质量、更大贡献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作出部署。

此次学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了浙江大学的科技创新实现了建制化、成体系服务国家和区域战略需求,集中力量努力实现重大原始创新。同时,浙江大学围绕有组织科研开展有组织育人,推动科研、育人、产业对接,推动科技创新的同时和提高学生培养质量,为国家和社会输送更多爱党报国、敬业奉献的高层次复合型领军人才。

农学院作物学包括作物遗传育种与耕作栽培,是我校的传统优势学科,存在结构相对单一且与农业产业链结合不足等问题,尚未实现与新时代健康、绿色、生态、安全等新兴领域的有效衔接,与5G、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结合不足,其现实研究和实践水平仍较低。作物学科面对新的使命和挑战,必须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把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放在首位,重视和发挥学科建设的重要性,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面向服务国家粮食安全、生态文明、人类健康、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需求以及区域农业产业发展需求,优化学科布局,开展有组织的科研,强化有组织的育人,加大作物种业创新、生物育种、耕地保护、绿色生产、智慧农业等领域的研究创新,深度推进科、产、教融合,培养一批具有“一懂两爱”三农情怀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高层次涉农人才,以更好的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2.持续加强前瞻性基础研究,提升创新能力。

基础研究是高新技术发展的重要源泉,是培育创新人才的重要支撑,是未来科学和技术发展的内在动力。重视基础研究工作,谋划基础研究发展,是增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选择。

以农学院作物学科发展为例,当前生物技术育种已广泛应用于作物育种,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以及经济效益。目前,我校作物育种还较多应用以表型选择为主的传统育种技术,亟需通过生物育种提高育种的效率,培育高产优质广适的作物品种;搭建培养和凝聚创新人才、承担重大基础研究项目的创新基地与平台,增加面向全国的竞争性基础研究项目数量;加强学术交流,增强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坚持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和应用技术之间的整合与互动、“认识取向”与“应用取向”的统一,前瞻部署具有目标导向的应用基础研究。坚持把基础研究成果应最先转化到课堂,通过基础研究与课程教学相结合,以基础研究成果丰富教学内容,帮助学生了解专业领域前沿,积极吸纳学生参与基础研究,通过研究锻炼学生创新思维,调动学生的主动创新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加快推进科技成果的知识化与产业化,提升创新效益。

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一般大学的区别,主要在于大学在国家创新体系中承担了什么样的职责,为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做出了什么样的贡献,其中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就是最直接的体现。

虽然我们在综合实力方面,目前与国内顶尖一流大学存在差距,但在围绕“四大学科使命”相关领域科技成果转化以及产业化方面,是有可能实现超越和引领的。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粮食安全的重视等,给我们的学科、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优势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我们要坚持在“面向国家战略、突出优势特色、作出一流贡献”中,切实增强服务国家战略能力,凸显西农特色和西农贡献。

与此同时,我们还要进一步改变观念,提高对科技成果转化的认识。科技成果转化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创办企业、转让品种和专利技术等,还包括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并带到课程教学、创新实践活动中。对教学资源进行延伸与整合,既可提高教师自身素养和能力又可提高教学团队的整体水平,同时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新时代高等教育要求淘汰“水课”打造“金课”, “金课”具有创新性、高阶性和挑战度,具有一定广度、深度和难度,要求课程内容具有时代性和前沿性,单纯依靠课本内容难以达到“金课”标准,必须依靠科研成果充实课程和教学资源。

农学院要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以学校学科优势为基础,研究提出有组织科研的主攻方向,明确主要任务和战略目标,探索构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围绕“有组织科研”进行“有组织育人”的农业领域拔尖人才创新培养新模式。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