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大家

卢宗凡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2023-09-08  浏览次数:

经过70余年的治理,昔日沟壑纵横、荒山秃岭的黄土高原变成植被 覆盖率65%的“绿水青山”,颠覆了美国著名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里描述的“黄土高原是人类最不适宜生存的地方”的断言。而对安塞水土保持综合试验站首任站长卢宗凡研究员来说,这是对他近半个世纪扎根黄土高原辛勤耕耘的最好回报。

1957年,卢宗凡从西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被分配到水土保持研究所,1958年参加由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竺可桢率领的黄河中游水土保持考察队,在青海、甘肃两省开展农业和土壤肥力考察。 当时,位于黄土高原腹地的延安市安塞县,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区和生态治理的核心区域之一。1973年,卢宗凡和20多位科研人员带上被褥、脸盆、热水瓶,一起赴陕北安塞县纸坊沟茶坊村进行建站前的考察。面对“乱垦滥伐导致广种薄收,平均亩产只有50多斤,农民辛辛 苦苦在地里刨了一年,却填不饱肚子”的贫困现状,卢宗凡决心扑下身 子,踏踏实实地为乡亲们干点实事。

从杨陵到茶坊村,需要乘火车转汽车到延安,再坐拖拉机或骑自行 车或步行到点上,顺利时四天到五天,不顺时要七八天。每年蹲点六到八个月,中间只能回家一次,休息半个月。每天清晨,卢宗凡从借用的村民窑洞步行十多公里到垄沟开展工作,中午坐在田埂上就着白开水啃干粮。没有水,就到后山去挑;没有电,就点煤油灯;没有电话,就跑到县上去。五六个人同住一个土炕,翻身都需要统一行动。 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卢宗凡和同事们跑遍了安塞县的沟沟坎坎, 查看林地、草地、灌木地、农地等的水土流失情况。1982年,在原来试验基点的基础上,水保所正式在茶坊村建立综合试验站,与陕西省科委签订了“陕北黄土丘陵区水土保持农林牧综合治理中间试验”合同,由 此,他们在8个村、78.5平方公里的更大范围内扬起了科学治理黄土高原的风帆。 结合课题研究,卢宗凡提出了退耕陡坡耕地,科学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综合发展农、林、牧的治理思路。通过合理调整结构、修高质量梯田、引进良种、科学种植等技术,基本解决了村民的温饱问题。 依据多年对黄土高原研究的成果,1986年,卢宗凡提出了水土保持 型生态农业理论:以水土保持为主要目的,以恢复建立良性生态经济系统为中心,形成高效的农业生产系统,达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他们在8.27平方公里的纸坊沟流域建立了水土保持型 生态农业实体模型,为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树立了样板,也为革命老区人民脱贫致富开辟了新途径。 经过长期治理,纸坊沟森林覆盖率达到60.4%,人均纯收入从1973年的50元增长到2018年的7000元,生态与经济的“体格”和“体质”越 来越好,证明了黄土高原严重退化的小流域生态系统经过集中持续治理,二十年就可以恢复。2001年,“安塞丘陵沟壑区提高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系统总体功能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此后,卢宗凡将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模式应用于联合国粮食计划署项目和延河流域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在面积超过5000平方公里的杏子河 流域推广,仅1994年就增加产值5300万元。此外,卢宗凡还带领科技人员推广甘草柠条带状间作、鼢鼠防治、配方施肥等实用技术,获经济效益1.2亿元,其中由他本人直接参与的6个扶贫项目创效益3000多万元。

1997年,卢宗凡以出类拔萃的工作成绩光荣当选“第四届全国十大扶贫状元”,受到党和人民的高度赞扬。 为了使水土保持科研工作后继有人,在搞好水土保持科研工作的同时,卢宗凡全力投入中国科学院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设立的第一个野外试验台站——安塞水土保持综合试验站建设。试验站初建时,条件极其艰苦,无水无电的日子持续了很多年,加上交通条件不便,科学研究受到一定影响。1989年,卢宗凡等科研人员萌生了把试验站搬到延安的想法,可尝到科学“甜头”的乡亲们早已对他们这些“神奇的科学家” 产生了强烈的依赖感,县上说什么都不同意,甚至通过中国科学院、 陕西省政府出面挽留。此后,在县政府的支持下,安塞站买了1100多亩172地,水电路也实现了三通。卢宗凡带领大家建起了包括坡地养分平衡试验场、土壤侵蚀试验场、水土保持耕作试验场、山地气象站等在内 的大型山地试验场,购置相关先进仪器设备。 几年来,积累了50多个小区的侵蚀观测资料和20多万个试验数据。新的住宅楼和完善的生活设施,让科技人员更安心扎根,也方便了中外友人的交流工作。 卢宗凡担任安塞试验站站长10年,安塞站从开始时的几口土窑,到位列中科院野外台站,乃至成为我国生态系统网络研究的重点台站,每一步都镌刻着他的创业功绩。 几十年里,卢宗凡都是以安塞站为家,一年中几乎半年时间住在站上。建站初期以土豆和玉米充饥的艰辛;制定规划时一盏油灯伴随彻夜的热情;地头和果园手把手为村民传授技术的赤诚……“所有能解决的 困难都不叫困难,所有能吃得下的苦都不叫苦。为人民做事,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如今,87岁的卢宗凡仍在继续黄土高原农业发展战略 研究和科技咨询工作。“再干十年,恐怕也放不下系在黄土高原上的那 份情结。”

卢宗凡,1935年生,陕西西安人,中共党员,水土保持专家。1957 年毕业于西北农学院农学系。总结提出了“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理论与技术体系,建立了安塞县纸坊沟小流域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实体模型,为黄土丘陵沟壑区流域综合治理提供了典型样板。获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8项。曾获全国先进工作者、何梁何利基金科 学与技术进步奖和中科院竺可桢野外工作奖。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