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专题新闻-祝福母校 难忘师恩

【祝福母校?难忘师恩(二十五)】难忘在校报的岁月

难忘在校报的岁月
赵 静  经济学专业2013届毕业生

  大学的一个特色就是有形形色色花样繁多的社团。我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报,是偶遇,更像是命运之神随意地一拨手,两个带电体便不经意碰撞出激情四射的火花。

  事过境迁,许多年后,我仍记得那日的黄昏,夕阳如同射落凤凰的片片金翎,璀璨而温暖,明艳了整个天际。那是校报招聘最后一天的最后一个小时,我莽莽撞撞地冲进办公室,于是就有了后来的许多美好的故事。

  大一时候,我囫囵吞枣地报了很多社团,并不知道在忙碌什么,为什么忙碌,每日像陀螺似得连轴转。等新鲜期一过,更多的便是敷衍了。独对于校报,我倒是多了几分热忱和专注,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卖弄起三脚猫功夫的墨水,横冲直撞地向前走着。到了大二,我开始删繁就简,不感兴趣意义不大的社团都退了,唯剩下校报“一枝独秀”。我明智地将重心转移到了校报上,眼下翻阅旧稿,竟看到当初厚颜无耻地写下了“大二时逐渐成熟,隐有中流砥柱的态势”,不免觉得好笑又好玩。时至大三,经管学院迁至南校,就业的压力与日俱增,我在学业与考证的夹缝中求生存,当时,心头时刻充斥着对前途未卜的茫然与焦虑,校报的工作也不知不觉被我搁下了,渐渐淡出了我的生活。

  然而,豪不夸大地说,大一大二那两年在校报的经历,此间的收获,让我获益终身。我如今入了记者这个行业,校报功不可没。感谢当日不经意间的冲动,让我成为校报这个温馨家庭的一员,这冲动是美好的冲动。

  因为校报,我得到了许多锻炼的机会。2009年杨凌农业高新技术博览会,汇聚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的农业高新技术,各大媒体争相报道农高会的盛况,而我身为校报一员,亦有幸成为展会报道者之一;陕西省第十四届赛艇、皮划艇大赛,我是杨凌水上运动中心唯一一个新闻工作志愿者,因为唯一,肩上担子便格外沉重,亦激起我的责任感和好胜心,有时候改稿件时间晚了,披星戴月是常事。辛苦是辛苦,等到水运会结束了,再看看发表到西部网、《陕西日报》、《西安晚报》的稿件,心里头沉甸甸地满是喜悦。托了校报学长的福,我还有幸担任校园网学工在线的编辑,更有多次采访学校优秀毕业生,分享他们成功考研就业的秘笈。

  我的每一个脚印,都印烙着校报的名字;每一份荣誉,都有它的一份功劳。由衷地感谢校报,给了我一个发现自己提炼升华的平台。我的成长,与校报息息相关,不知何时起,我已与它骨血相连,密不可分。

  不仅是我做如是想,校报的每一个学生记者,亦对它怀着一份不一样的情怀。那一年,北校区团委楼遭遇大火,焚毁殆尽,面临拆除的命运,位于三楼的校报办公室也没有了。现在入学的新生,已无法从一地黄沙与尘土中窥探出当年团委楼的红墙绿树,古韵古香。偶尔来到北校区,看到这一片空地,心中每每不是滋味。我们曾在那儿值班,在那儿为活动宣传策划而忙到深夜;在这一块方寸之地上,曾有我们相互扶持,携手与共的回忆。记载那些记忆的那幢古朴陈旧的红楼已如同年迈的老人,终究抵不过时间的执拗,永远地湮没在历史的洪流中,唯余一声叹息。

  每年,校报都有新的面孔加入;每年,也都有一些熟悉的面孔离开。不论你自觉才华横溢,亦或才疏学浅,请相信,只要你带着执着与热爱,认真对待属于你的每一次机会、每一次采访、每一篇稿子、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某一天突然回头,你会发现,原来自己已经在这条路上走出好远好远。有些力量,需要积攒才能勃发;有些能力,要靠“勤与坚持”浇灌才能成长。

  还记得,那段关于校报,关于感动,关于梦想,关于你我,关于付出与收获的青葱岁月……

赵静,1992年4月出生,浙江台州人。2013年6月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管学院经济学专业。现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担任编辑记者。

终审:杨耀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