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专题新闻-留学归来话感受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访问感受

  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西部地区人才培养特别项目”的资助,我于2007年元月份开始,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到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生物化学系临床医学病毒学中心(又称Brisbane 皇家儿童医院SAKSEWSKI 病毒学研究中心)病毒免疫学研究室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学术访问,获益良多,同时也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和建议。

  实验室培训

  实验室培训是指对进入实验室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员进行实验室规则、仪器操作、实验安全等训练,保证其能够独立在实验室工作的必要过程。不同的实验室对培训的内容及重点都有不同的要求,因此每个实验室的培训也都各有其特色。总体而言,实验室培训既包括仪器使用培训,也包括自我保护培训内容。

  就我校而言,大多数实验室尤其是涉及到生物操作的实验室,培训还不尽完善,大部分进入实验室操作的人员在进入实验室之前缺乏相应的培训,因此有必要加强这方面的工作。这样,既可以有利于保护精密仪器,延长其使用寿命,也有利于保护实验操作人员人身安全和实验室安全,切实防止实验事故的发生。培训内容既要包括仪器使用培训,也要安排防火防水和生物安全培训。培训对象既包括进入实验室进行学位论文实验的研究生,也应当包括进修人员和教师等科研工作者,培训合格后发给证书。每一项培训一个证书,实验操作人员持证使用仪器,严禁无证人员使用。

  学术交流应在多个层次展开

  目前我校对学术交流不谓不重视,单是每学期聘请外来学者做学术报告的场次足以说明各级领导充分清楚学术交流的重要性。但内部学术交流也很重要。内部学术交流包括校内、院内、系内、学科点内等的学术交流,虽然我们这方面的学术交流也有,但远不如对外学术交流那么受重视,甚至有些交流流于形式。而学科点内的学术交流更是开展甚少,还有一些课题组内部的学术交流甚至很少开展。校内同行之间老死不相往来,甚至视同行为对手,而不是合作伙伴,课题研究取得成果后不是首先在学科点院系内交流,而是在国内或者国际会议交流让同行分享。再举一个例子,有很多研究生甚至不清楚自己导师有多少研究领域和研究成果,这足以说明导师和研究生之间的学术交流同样需要加强。

  研究生科研演讲能力的培养

  在Sir Albert Sakzewski病毒学研究中心工作期间,我多次参加这个中心的研究生工作汇报。其中感受最深的一点是,每个研究生在研究进展汇报过程中,都不带讲稿,而能够按照幻灯片的提纲内容清晰流畅地讲述,并准确回答提问。相比之下,我们的不少研究生,在开题和毕业论文答辩中,照本宣科,一旦离开讲稿,便不知道该说什么。这说明,首先研究生缺乏演讲能力的训练,其次也表明研究生对自己的论文研究内容和相关研究进展不能够做到胸有成竹。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认为要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加强研究生教学实践环节,通过让其参加本科生教学,为本科生带一些实验课和少量的理论授课,提高研究生的理论知识水平以及专业语言表达能力;第二,积极参加导师组织的seminar,并踊跃发言,当然这需要充分的准备。但是,只要坚持,毕业论文答辩就是每个研究生专业演讲的收获季节,而不是站上讲台感受被考核的那种如履薄冰的痛苦经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