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焦点

【砥砺奋进20年】(2)改革创新谋发展 科教融合谱新篇

  1996年8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视察杨陵时深有感触地指出,“杨陵这么小的地方,聚集了这么多的学科和科教人员,真不容易。科技和高教不应形成两大系统,应当在杨陵办一个农业科研、教学的综合体系。这是一个大的改革,是高校与科研之间的互补,对西北农业的发展,对科教体制改革都有重要意义”。为此,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杨陵开展科教体制统筹改革,设立国家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激发“农科城”的创新活力和发展潜能,推动合并组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1999年9月,在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声中,农业部西北农业大学、国家林业局西北林学院、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水利部西北水利科学研究所、陕西省农业科学院、陕西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西北植物研究所7个科教单位合并组建成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开创了我国大学与科研单位合并的先河。李岚清副总理率十多个部委负责同志出席学校成立大会并讲话,强调合并组建成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是国家实施科教兴国、科教兴农、科教兴陕的战略举措,是推动西部大开发的奠基工程,学校要推进农科教、产学研结合,为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现代化提供高水平科技支撑和高素质人才保障。

  作为国家科技与教育体制统筹改革的“重大试验”,学校和杨凌示范区始终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使命紧密结合,同向同行,同心同力,实现了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区校融合的重大突破,为我国科教体制改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被誉为“产学研结合的范例”“科教体制改革的一面旗帜”。

  ——坚持改革创新,完成了中央赋予的科教体制统筹改革重大任务。我校在全国率先实现大学与科研单位的合并,开创科教体制统筹改革的先河。学校紧扣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杨凌科教统筹改革试点的总目标,实现优势互补,发挥示范引领。通过改革打破条块分割壁垒,统筹科教资源配置,建立起结构合理、整体功能优化、产学研一体的科教新体制,按党中央国务院要求在较短时间内一步整合到位,以学科为龙头完成所有办学资源的实质性整合,迅速建立与新体制相统一的现代大学制度,缩短了合并的阵痛期和磨合期,使学校快速走上健康持续发展道路。学校是全国最早出台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施细则的高校之一、最早建立学院党政联席会和教授委员会制度的高校之一、全国率先提请教育部审核《章程》的高校之一,在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方面取得了重要成绩、积累了宝贵经验。

  ——发挥部省院共建机制,有力保障了学校特色发展。国务院决定由教育部牵头,科技部、农业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局、中国科学院和陕西省人民政府联合共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开创了教育部与行业部委、中国科学院共建一所大学的先河。这是我国科教体制统筹改革的重大突破,是农科教紧密结合重要体现,是省部共建大学机制的拓展提升。教育部与农业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局、中国科学院和陕西省人民政府的共建协议一直履行至今,成为学校又好又快发展壮大的政策保障。20年来,学校工作始终得到省部院的关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享受了“准直属单位”的待遇。同时,学校也积极响应和融入共建部委、中科院和陕西省的战略部署,在贡献和服务中发展,保持了行业本色、区域特色和务实品格。多部委共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成功实践,也为之后教育部与行业部委开展的共建教育部直属大学提供了重要经验。

  ——不断深化区校融合,携手履行国家赋予的共同使命。国家设立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统筹推动杨凌农科城科教体制改革。示范区因杨凌农业科教体制统筹改革而建,学校因服务我国农业现代化而生,双方互为因果、互为依托、使命相同、责任相联,共同肩负着支撑引领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任。20年来,双方按照“一家人的思想、一体化的思维、一盘棋的思路”密切合作,形成了彼此深度融合的使命共同体、发展共同体。双方在人才聚集、创新创业、成果转化、科技示范、校地合作、国际交流、校园开放、资源共享等方面建立了一系列有效的合作机制,共同打造了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博览会、大学农业科技推广模式、国际农业科技论坛、“一带一路”现代农业国际合作、高级职业农民和农业农村干部培训等一批具有重要影响的品牌,助力形成“杨凌模式”,被国务院在全国推广。20年的实践证明,全国没有一所大学、一个地方政府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与杨凌示范区一样密不可分,双方协同创造出的这一系列农科教、产学研结合新途径、新做法、新模式,对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发挥了重要示范引领作用。

编辑:张晴

终审:郭建东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