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焦点

【砥砺奋进20年】(12)草业学院:用科研反哺教学 用技术助推草牧业发展

  草业与草原学院于2018年9月10日组建,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最年轻的学院,但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历史可上溯到 1942年,我国草业科学的奠基人王栋教授从英国留学回国,在学校开展牧草学教学与研究工作。20年来,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正确领导下,草业科学专业全体科教人员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努力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并着力彰显科学研究的示范作用,尤其在科研反哺教学、承担智力援藏的社会公共服务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绩。

科研反哺教学 使科研成为教学增长的发动机

  学院鼓励教师将科研成果融入本科生教学培养,形成了科研反哺教学的特色。

  依托于草学一级学科,学院从3个层面探索科研反哺教学的途径和方法:一是科研成果进课堂,专任教师结合各自在研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农业部科技攻关项目等课题中的研究成果,进入“牧草逆境生物学” “草坪学”“牧草育种学”“高尔夫球场草坪”等30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二是科研成果进教材,目前有2门课程实现了科研成果进教材;三是科研成果全方位渗透,学院组织名师大讲堂、学习活动周等学术活动,邀请院内外名师名家为本科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讲座,将各自团队的研究成果对本科生进行宣讲,以提高本科生的科研兴趣,熏陶和影响本科生科研思路的形成和科研思维的建立。

  此外,学院鼓励教师敞开自己的研究室的大门,欢迎本科生参与自己的学术工作,并不断摸索,形成了创研结合、本研一体的有梯次人才培养模式,让有兴趣、有潜质的学生提前进入专业前沿领域,着力培养学生的科研精神、创新精神。同时,学院大力推进实验室等科研平台向本科生开放,促进科研资源转化为本科教学资源。

  目前,“科研反哺教学”的探索在人才培养方面已初见成效。近5年,学院教师共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49项,总经费约1343万元。本科生200余人次参与了科研项目,涉及项目40个,资助总额140万元,年本科生参与论文发表人数在15人以上。近年来,获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15项。学院本科生读研率平均61.61%,2019年达74%。

技术落地西藏高原 不断提升西藏草牧业发展水平

  学院近年来主要致力于在西北旱区和青藏高原进行饲草种质资源高效利用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示范20万亩以上。形成西北地区牧草资源高效利用关键技术体系,以科技为先导的草业开发模式,草畜紧密结合的草食畜牧业发展新模式。针对西藏草地植被修复和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问题,通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培训和咨询论证,持续不断地承担智力援藏的社会公共服务,有力地支持了西藏的繁荣稳定,助推了西藏草牧业的技术进步和发展。

  自 2012 年承担农业部“西藏草地承载力与家畜配置”课题以来,本学科先后有60人次进藏,建成1000 亩高寒草甸放牧试验地,开展放牧与补饲试验研究,初步确定了高寒草甸的载畜量,获牦牛补饲舔砖等发明专利5 项,并就放牧技术和专利技术先后培训牧民及技术人员1000 余人次,培训自治区农牧系统处级以上干部100 余人次,取得了显著成效。

  2011至2015年承担科技部十二五科技支撑课题“西北和青藏地区优质牧草丰产栽培及草畜耦合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在西藏地区通过建立良种扩繁基地和草产业化基地,实现不同区域、不同用途草种(生态型、牧用型和刈用型草种)的专向选育,形成育、繁、推一体化的牧草产业体系,取得较大成功。在两江一河地区,建立青燕1号种子生产田200亩,建立同德短芒披碱草高效栽培示范基地2000亩,推广2万亩。在西藏地区建立了裹包青贮饲料生产能力为6500吨的生产基地。

  结合农业部课题的研究,课题组还承担了西藏科技厅“西藏野生优质牧草繁育技术研究”课题。并在《草业科学》等期刊发表了“依靠西藏野生牧草种质资源提高天然草场的植被恢复效率”和“实施草地农业推进西藏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学术观点,影响了西藏草畜业的布局和技术发展方向。应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坚赞同志邀请,作为2 位被邀请专家之一,2013 年3 月18 日呼天明教授参加了“西藏草原植被恢复和黄牛改良”农业领导小组座谈会;作为专家组组长2014 年参加了西藏自治区草业发展规划论证会,2015 年在成都参加了西藏草地资源调查规划技术论证会,并建言献策,主要观点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采纳。2017年9月呼天明教授被聘请为西藏自治区农口院士专家工作站的专家,与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草业科学研究所开展合作研究,充分利用西藏独特草地生态资源优势,挖掘具有优良育种目标和品质的育种材料;开发西藏优良野生牧草种植资源,选育抗旱、抗寒、耐贫瘠、耐践踏、稳定性一致的优良野生牧草品种;开展高寒草地生态保护与草地畜牧业转型增效模式研究。针对高寒草地退化严重、牧业增收缓慢、饲草季节性不足等问题,开展高寒草地修复关键技术、优化放牧系统、舍饲半舍饲养殖关键技术,提出农牧区耦合的生态发展模式。

  近 7年来,该学科先后为西藏定向培养博士2人,硕士23人,分别就职于西藏自治区农牧厅、畜牧技术推广总站、农科院、农牧学院、职业技术学院、阿里发改委等相关部门,西藏自治区政府副主席坚参对我校毕业生的出色表现高度认可。部分毕业生已成长为行业骨干和领导,如曹仲华博士现任西藏自治区农牧厅草原处处长,边巴卓玛硕士现任西藏畜牧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苗彦军硕士现为西藏农牧学院教授、招生就业处处长。

  2018年1月31日至2月1日,九三学社中央办公厅以草原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在京召开第十五次科学座谈会。多位专家就草原保护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未来如何做好草原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深入讨论。呼天明教授受邀以《统筹草业发展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为题发表主旨演讲,指出草地畜牧业已成为牧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更是广大农牧民的第一经济来源,甚至是唯一的来源。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谋划牧区草业发展策略上,呼天明教授提出了应把草产品基地建设纳入到振兴乡村的“公共产品”财政支撑体系中,应把草产品、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纳入到振兴乡村的“公共服务”中,统筹农区施行草地农业推进草原牧区生态文明建设,依靠草原牧区野生牧草种质资源提高天然草地的植被恢复效率四个技术发力路径,建议加大对草原保护的重视,给予草原牧区更多财政补贴政策,引起与会专家的共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