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焦点

瞭望丨中国“农科城”深耕中亚

‘一带一路’沿线两国人民的关系也因为这粒‘中国种子’而变得更加紧密。”

哈萨克斯坦土地肥沃,但由于小麦的抗病性和抗倒伏性不足,单位产量一直上不去。2017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员张正茂去了哈萨克斯坦,对接学校在当地建设中哈农业科技示范园事宜。经过6年多的努力耕耘,如今在哈萨克斯坦试种的我国小麦品种与当地作物品种相比,最高可增产60%左右。

2023年,张正茂出版了长篇纪实文学作品《中国种子——我在哈萨克斯坦种小麦》,在海外引发反响。在序言中,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康振生写道:“在两国科学家的紧密合作下,这粒‘种子’逐渐生根、发芽、成长、最终丰收,‘一带一路’沿线两国人民的关系也因为这粒‘中国种子’而变得更加紧密。”

张正茂在哈萨克斯坦种小麦,是中国和中亚涉农交往和合作的缩影。

首届中国-中亚峰会举办以来,作为我国首个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杨凌,积极发挥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方面的技术优势,以上海合作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杨凌示范区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设在中亚的8个产业示范园为平台,积极与中亚国家开展农业合作。

自2017年以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围绕作物育种、病虫害防治、节水灌溉、畜牧兽医、盐碱地治理开发、食品加工等优势学科领域,在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建成8个海外农业科技示范园,探索出了“科技引领、企业主体、多方协同、市场导向”的海外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模式。

在中吉果木良种繁育技术示范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推广学校成果“苹果专用授粉树品种”和“苹果矮砧集约栽培模式”,使苹果亩产达到300公斤以上,受到当地政府肯定。

在中乌节水灌溉农业科技示范园,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朱德兰教授主持的节水灌溉项目和智能水肥一体自动化灌溉项目,于2023年渐入佳境。“当地的雨季主要在春季,我们立足园区光照充足的特点,研发推广了太阳能喷灌机、智能水肥一体化灌溉设备等,一改过去大水漫灌的耕作方式,推动当地棉花产量提高50%、节水50%、投资减少40%。”

2023年,朱德兰在乌兹别克斯坦面试招考了两名留学生,目前正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关于农业人才联合培养,中国和中亚国家间已有固定机制。首届中国-中亚峰会举办以来,杨凌作为上海合作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建设效能持续释放。

2023年全年杨凌举办各类来华国际培训项目16期,包括中亚国家在内的40多个国家的700多名农业人才参训交流,10期线上农业技术讲座累计吸引超1万人次学习。

2023年,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工作办公室面向中亚国家培训减贫人才340余人,推动杨凌技术和减贫经验在中亚国家推广,得到学员的高度认可。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两国农业部长专门致信表示感谢。

2023年,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杨凌示范区管委会已搭建起常规引种进境快速通道。近日,管委会负责规划建设的国家(杨凌)农作物种质资源中转隔离基地一期综合实验楼即将投入使用。这座建筑面积达11600平方米的楼宇,早已被生物科技公司和种业企业抢租一空。未来,基地将利用好珍贵种质资源,进一步推动中国-中亚农业合作 。管委会办公室主任苏亚文说,种业企业和生物科技企业的合作,将成为一种重要的育种革命演进路径。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