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媒体我校

农创客高志雄:把一颗“果”做成一条“链”

(中国青年报 2023-12-07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付文婷 李晓春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孙海华)“中国猕猴桃以每年300万吨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陕西猕猴桃又以种植面积、产量居全国第一。然而,为何长期占据猕猴桃高端市场的却是新西兰奇异果?”

我国首个猕猴桃全产业链科技示范园——杨凌国际猕猴桃创新创业园负责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现代农业全产业链首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高志雄告诉记者:这是由于长期以来,国产猕猴桃给消费者留下一个“拿到手硬邦邦,放软了一包水”的糟糕印象,其原因就是过早采摘、贮藏不当。

img_96c46ade7958a30cd08ec643d95a0b73db_c_副本.jpg
高志雄(右)和果农交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供图

他进一步解释:猕猴桃属于典型的后熟水果,采收时果实较硬,存放一段时间变软,达到食用标准后保质期又很短,给消费者带来不确定性。

“如果我们的猕猴桃做不到即食,在高端市场就永远没有竞争力。”西农毕业后,高志雄敏锐洞察到了市场对高品质猕猴桃的需求,开始尝试用订单农业的模式改变这一现状。

他提前给农户支付高额定金,希望能坚持晚采后熟。但到了国庆前后,果农们看到周边果子已经采摘售卖,担心后续市场价格波动、果子在树上存在安全风险等因素,还是选择了提前采摘售卖。

“那几年,仅定金就损失了十几万元。” 高志雄决心,一定要做更高质量的订单农业——通过创新示范,在推广新品种、新技术过程中吸引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带动大家共同致富。

高志雄团队严格执行“成熟晚采、美味即食、安全健康”的标准。连早熟的翠香,也要等到10 月中旬才开始采摘。今年,又建成了规模达1000吨的低温贮藏冷库,并参与研发出“猕猴桃增氧催熟装置及其操作方法”专利技术,让猕猴桃有了更高身价。

陕西省眉县凉阁村果农邓晓庆的40亩猕猴桃园,种植着大片脐红。在高志雄指导下,他的园子去年挂果,今年迎来丰收,预计收入15万元。

“脐红是教授团队选育的新品种,红心黄肉、质细多汁、香甜爽口,已获得农业农村部植物品种保护权。”邓晓庆信心十足:明年园子将进入量产,相信还能再上新台阶。

“红肉猕猴桃产量虽低,价格却能卖到一个果子10元钱。”利用设施大棚栽培,团队解决了脐红种植中的冻害问题,还能利用降水资源,减少病害传播。根据不同品种,高志雄还在创新创业园里搭配了3种栽培模式。根据一年中不同的天气特点,还研究推出分段伸缩式防护棚建造技术,以较低成本保护树体不受灾害影响。

高志雄又在土地上动“心思”。“建园前,我们尝试以酒糟、油渣、菌菇渣和碳基肥等改良土壤,每亩投入增加2、3万元。几年下来,土壤有机质含量从原来的0.8%提高到现在的5%以上。”高志雄介绍,再搭配上碳基全营养肥料,树体更健壮,果实品质持续提升。

高志雄的创业故事,是西农专业学位研究生项目制改革的一个缩影。2009年,西农率先探索,构建了“产业链、创新链、人才培养链”相融通、具有鲜明特色的专业学位研究生项目制培养新体系。这一培养体系中,专业学位研究生全部实行项目制培养,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

作为西农首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第一学年的课程学习完成后,高志雄就住进了眉县猕猴桃试验站。一年中,他参与了猕猴桃修剪、授粉、疏花疏果、施肥、采收、贮藏等一系列生产实践,深入了解了猕猴桃的物候期及其对应的农事操作。

目前,西农专业学位研究生项目制培养体系已设置现代农业全产业链、乡村治理与发展、旱地农业绿色发展、一带一路——丝绸之路国际化农业人才4个校级重点专项,以及优质乳工程、智慧农业、智能农机装备等6个校级探索专项,培养出专业学位研究生1.4万余名。毕业生进入涉农领域工作比例达80%,超过40%服务西部。

出身农家,再入农门的高志雄,历经多次创业挑战及高薪“诱惑”,也从未放弃“做新型农民”的梦想,继续坚定前行在艰辛的创业征程上。

原文链接:https://s.cyol.com/articles/2023-12/07/content_Gq8YP6c7.html?gid=Q3Dlb12g

捕获_副本.png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