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媒体我校

《合肥日报》好专家王辉:做麦田的“守望者”

《合肥日报》 2016年4月6日 第A01版

  “一份土地情,一个育种梦。”难以割舍的小麦情怀,让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小麦专家王辉扎根黄土,以土地为家,与小麦为伴,以育种为生,40余年执着坚守,把青春热血洒在西北黄土地上。如今,他已从意气风发的青年变成年过古稀的老人,培育出“西农979”等小麦新品种11个,推广面积近两亿亩,增收小麦40亿公斤,新增效益59.5亿元。王辉说,只要身体允许,试验田照常去。2015年11月,他荣登“中国好人榜”。

  从事科研教学工作40多年来,王辉从没经费、没设备、没人手,只有两亩学生试验田的“光杆司令”,到作为陕西省小麦育种首席专家,拥有千万亩生产田,这都是拼了命干出来的。面对其中的困苦,王辉总是淡淡地说:“育种工作就是这样嘛。”正是王辉脚踏实地的坚守,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1991年,他育出了第一个小麦品种“西农84G6”,2015年育出了第一个小麦国审品种,这为他继续拓展良种事业版图做好了铺垫。

  育出一个好品种本来就很难,如何把一个好品种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更是难上加难。对此王辉深有感触地说,“为了介绍自己的麦种,我挤汽车赶火车,西走宝鸡,东到渭南,横贯八百里秦川,找过县政府农业局、种子站、种子公司,回复都是‘不合作,不接受’。”王辉坚持认为要想出良种,常规育种这条路必须一直走下去,而人才是完成这一任务的首要条件。上世纪90年代初,王辉组建了小麦育种团队。如何让小麦育种事业越做越好,把大家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王辉以身作则,什么事儿都走在前面。在团队的努力下,他们先后培育成11个小麦新品种,推广面积近两亿亩,增收小麦40亿公斤,新增效益59.5亿元。其中“西农979”是推广面积最大的一个,该品种已成为我国冬小麦第四大主栽品种,单个品种推广面积超过亿亩。它也实现了王辉的一个梦想:把优质与高产、抗寒与早熟相统一。

  长期的面朝黄土背朝天,每天重复着单调而枯燥的事情,满身的泥土,在别人眼里看来,王辉和一个农民没什么两样,但在王辉的心中,每年从小麦入地到收获,都孕育着希望,那就是通过团队的不断努力,培育出比“西农979”适应性更好、产量更高的新品种,亩产能够达到800公斤,实现小麦育种新的突破。对于小麦育种事业,他除了把自己积累的丰富经验传给年轻人,还时常用百岁专家庄巧生育种的案例勉励自己:“百岁老人、著名的小麦遗传育种学家庄巧生先生坐着轮椅还要去试验田呢,我才70出头,一步步干吧。”

  原文链接:http://epaper.hf365.com/hfrb/html/2016-04/06/content_187843.htm

编辑:0

终审: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