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关于加强实践教学的指导意见

为适应现代农业和社会发展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要求,提高学生运用现代科技、适应社会和国际竞争的能力,推进我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出如下改革意见:

一、适应现代农业和社会发展要求,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新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是实现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我校在70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已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实践教学体系,但与现代农业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还存在诸多问题和差距,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有:实践教学内容陈旧,难于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的要求;实践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实践教学与专业培养目标脱节等等。诸多问题的存在,需要我们依据现代农业和社会对拔尖创新人才的要求,以及创建世界一流农业大学自身发展的需要,群策群力,努力构建新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实践教学体系。

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条件体系和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各院(系)应着重围绕实践教学的目标和内容改革开展工作。

本科专业的各项实践教学工作应紧密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对应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分别制定教学目标:一是使学生加深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熟悉现代农业生产或管理过程和工艺流程;二是使学生掌握现代生产或管理的基本技能;三是使学生具有在实践中对理论知识进行修正、拓展和创新的能力,具备应用新技术和推广新技术的能力。

农科类专业要紧密结合我国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和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构建与农业生产相结合、与科技推广服务相结合、与为农村服务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工科类专业要根据我国现代工业、信息技术等产业发展需求构建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与科技创新和技术服务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理科类专业要加强理论基础与应用科学的有机结合,在实践教学体系中加强理论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认识,将先进的研究成果应用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文科类专业要将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意识以及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构建文理综合、体现特色、服务社会的实践教学体系。

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应按实验教学模块、认知实习模块、专业技能训练模块、社会实践模块、科研训练模块、毕业实习模块设置。

二、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积极引进现代科技成果,大力推进实践教学内容改革

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首先要注重紧密结合生产和社会实际;教学内容必须体现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趋势,及时补充和引进现代科技成果,要将书本知识与现代生产实际紧密结合。

各学院(系)要组织重新修订各专业的实践教学大纲,对各教学环节的内容、目的要求、教学形式和手段、教学所需设施条件、考核办法达到的目标等做出明确的规定。优化和整合教学内容,实施综合实习,避免内容重复。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补充、优化整合,进一步减少验证性内容,增加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内容,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探索性实践。

注重实践教学的考核,转变过去仅凭平时单一实验或实习报告评定成绩的方法,采取从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创新能力、学习态度、组织纪律、实验实习报告等多方面综合评定,制定出科学的考核标准。

三、加大建设力度,充分调动教师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确保实践教学改革的顺利推进

针对我校实践教学师资短缺,实验队伍学历层次低,中青年教师实践经验欠缺,高职称教师指导实践教学积极性不高;实验仪器设备老化,台套数不足,教学基地偏少;实践教学方法单一,实践教学组织形式不够灵活;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和质量监控体系没有完全落实到位等问题,必须加大建设力度,调动教师的积极性,确保实践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1.强化实践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将制定出台相关政策,不断补充实践教学队伍,引导广大教师参与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积极性。一是要加快加强现有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培训,首次指导实习的教师要深入场站或企事业单位锻炼3个月以上,方可指导教学实习; 二是要求高学历和高职称的教师从事实践教学工作;三是聘请校外名师、企事业单位专家担任兼职实践指导教师,任课或举办讲座、培训等;四是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师资队伍激励机制,保证师资队伍的稳定。

2.进一步加大实验室建设力度

学校将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快实验室建设步伐,逐步实现实验教学条件现代化。根据当前的规模和发展趋势,学校将结合“985”工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每年投入不少于1000万元,重点用于全校公共基础课程实验设施建设、专业基础实验室建设和新增专业实验室建设。争取经过3~5年的努力,使全校所有教学实验室的装备条件达到国内一流。

3.进一步加大基地建设力度

学校将通过积极争取教育部实践基地建设项目、地方政府和社会投入等途径,进一步加大现有科研推广基地建设,为学生参加教学实习、科研创新训练、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提供必备的保障条件。将科研推广基地建成满足学生实践、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与技术推广相结合的试验站,充分满足教学需要。各学院要根据各专业特点找到与基地的结合点,为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和创业提供条件。

同时,要进一步加强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一方面要吸引和聘请基地所在单位的专家、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干部一起参与实习教学环节的管理和指导;另一方面,实习师生要积极帮助基地所在单位开展员工技术培训、科技开发和科研等工作,使实习基地同时成为科技开发和人才培养基地,从而在友好合作、互惠互利的基础上,不断拓展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新路子,确保每专业至少具有2~3个固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4.狠抓实践教材(指导书)建设

根据实践教学内容和专业培养的要求,结合实践基地的具体情况,组织专家编写具有我校特色的、高水平的系列实践教材(指导书),保证每个专业有1套(系列)实践教材,且随着实践内容的更新而不断修订与完善。实践教材建设要体现“实用、实践、实际、配套”的原则,能够反映现代农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便于学生进行操作和实践。

四、规范运行,加强管理,确保实践教学质量

实践教学的规范化管理是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前提,规范管理体制,建立与完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

1.理顺校、院(系)两级实验室管理体制

进一步完善校、院两级实验教学管理体制,实行院长(系)负责制,合理调配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实验室管理处为学校主管实验室建设工作的行政机构,全面负责各院(系)实验本科教学实验室的建设和统筹调配工作。

凡承担实验教学任务的实验室以及使用相同或相近仪器设备的实验室,应进行优化整合。所有已建成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均应面向学生开放,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提高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益。各科研、教学实验室的开放要有明确的开放管理制度和保障制度,学校将把实验室开放作为各单位和各学院(系)教学工作考核的重要指标。

2.变革实践教学的组织形式,规范环节管理

根据各专业实习内容以及实习基地的接纳能力,可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充分体现实习内容综合化和实习方式的灵活化,提高实习基地的利用率,保证实习效果。

各院(系)要充分认识到实习教学的地位、作用和重要性,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强实习教学工作,落实好计划、大纲、指导教师、经费、场所和考核等各个实践环节。未经学校批准,不得随意取消或缩短实习时间,也不得随意变更实习计划,以保证实习教学取得应有的效果。

学校将逐年增加学生实践教学经费,保障学生实践教学环节的高质量完成。各教学单位要确保学校下拨的学生实践教学经费能真正用到本科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学校将定期检查和通报经费的使用情况,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效益。

3.加强论文与设计环节的指导

论文与设计环节包括学年论文、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设计)等。课程设计可以作为课程的一部分,在课程教学期内分散进行,也可以作为独立课程集中进行和单独考核。各专业学年论文必须列入人才培养方案,二、三年级学生每年至少完成1篇学年论文。

毕业论文(设计)是整个专业教学过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各学院要进一步加强对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规范管理的质量监控,尤其要加强对毕业设计(论文)的全过程监控,从组织、计划、选题、管理、成绩评定、答辩等各个环节进行全面指导,确保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

4.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工程

学校将进一步加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支持力度,每年资助金额不少于100万元,积极鼓励院系设立科技创新基金。学校将加大项目宏观管理的力度,认真做好项目的立题、评审、中期检查、结题验收和宣传工作,为学生创新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培养搭建良好的研究平台。

5.加强社会实践环节的管理

为加强社会实践环节的管理,校团委是指导和组织开展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职能部门,各院(系)要成立由书记、院长及团工委负责同志等组成的院(系)社会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加强指导和协调;要求学生每学年至少进行1次社会实践活动,并形成调查报告(总结),通过组织汇报、答辩、评比,合格者记入学分,优秀的给予表彰奖励。

6.建立健全实践教学监控体系

学校要修订和完善实验教学、认知实习、专业技能训练、社会实践、科研训练、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环节的质量标准及要求。完善教学质量检查制度,加强实践教学过程的动态监控。坚持学期初、期中和期末“三段式”教学检查,采取跟踪实践教学检查、教师评定和学生评价相结合的措施,确保实践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