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是学校办学历史较为悠久的学院之一,1946年创办农业机械化专业开始招收本科生,1956年独立建系,1978年开始招收研究生。
学院现设有农业工程系、机械工程系、电信工程系、机电工程系、车辆工程系等5个教学系和党政综合办公室、中心实验室及工程训练中心等部门。
学院有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车辆工程和农业智能装备工程等6个本科专业。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入选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和“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入选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并通过专业工程教育认证;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入选陕西省一流专业建设点;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陕西省特色专业。有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等7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农业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及农业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等3个博士学位授权点为陕西省重点学科。
学院拥有农业农村部农业物联网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北方农业装备科学观测实验站、农业农村部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西部科学观测实验站、农业农村部苹果全程机械化科研基地、陕西省农业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农业信息感知与智能服务重点实验室、陕西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中心、杨凌现代农业国际研究院等科研平台。在学术院长罗锡文院士的指导下,形成了旱作农业机械与装备、精准农业关键技术与装备、生物质综合利用、机械工程等4个学科方向、11个研究团队。
学院有专业基础及专业实验室68个,实验室面积8390平方米,设备4100余台(件),仪器设备总值6000余万元,为高素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提供了优越条件。
学院现有教职工146人,其中教授17人、青年教授2人、青年研究员1人、副教授55人、青年副教授2人;博士生导师20人,硕士生导师40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人、省(部)级突出贡献专家1人、国家林业局和草原局青年拔尖人才1人、陕西省教学名师1人、陕西省特聘专家1人、陕西省人才计划1人、陕西省青年人才计划1人、陕西省创新团队1人、陕西省高校科协“青年人才托举计划”1人、陕西省“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1人、陕西省“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1人。
学院现有学生2078人,其中本科生1658人,硕士研究生357人,博士研究生63人,76年来先后为国家培养各类人才16000余名。近5年来,在“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获得国家级二等奖两项、在“大学生智能农业装备大赛”、“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大学生先进制图技术大赛”等各类科技竞赛中获国家级、省级奖项590余项。学院先后与40余家大型企业建立了产、学、研联合体,毕业生深受社会好评,就业率稳定在90%左右,升学率基本稳定在40%左右,连续16年获学校大学生就业先进集体。
近5年来,学院科研与推广取得快速发展。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与课题、国家“863”计划课题、国家支撑计划课题、“948”项目、陕西省科技统筹重大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项目200余项。在旱作农业装备研发、农业装备智能控制、数字农业与农业信息技术、生物资源利用等方面形成了特色。“陕西小麦玉米生产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与配套机械化装备”科研成果荣获陕西省科技成果一等奖,“农业院校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六位一体’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教学成果荣获陕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授权国家专利、软著140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10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被SCI/EI收录600余篇。
学院积极发展国内外友好关系和学术交流,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首批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合作项目与欧盟国际交流专项(UNICAC)各一项;先后承办国际国内各种重要学术会议20余次,邀请国外教授、专家来院讲学、学术交流180余人次,接受培养国外留学生7名,派往国外攻读学位、进修和访问人数逐年增加。
植根于中国农耕文明发祥地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历经70余年风雨沧桑,始终与中国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连,始终服务于中国的农业现代化。学院秉承“诚、朴、勇、毅”的校训,追求科学、追求卓越,孕育形成了“勤、睿、博、实”的院训,培育了大批英才,为推动中国的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